今年春節,老家在福建省泉州市的旅美華僑青年蔡佳儒和家人一起在馬來西亞過年。對于蔡佳儒來說,這次春節旅行有著不一樣的意義:這是她家與祖父蔡煙墨在馬來西亞的親人的第一次家族聚會。祖父輩長達50多年的中馬兩地通信,父輩間隔30多年的失聯,孫輩17小時里完成的火速尋親——這個跨越時間、跨洋相聚的故事,要從一則小紅書尋親帖說起。
17小時尋親成功
“如果你認識任何姓王的后代,在丹絨馬琳附近,請告訴我,我在尋找我爺爺曾經生活和長大的地方。”近日,蔡佳儒在網絡社交平臺小紅書上發布一則內容詳實的尋親帖,試圖回顧祖父蔡煙墨在馬來西亞的成長歷程,尋找祖父在馬來西亞的親人。17小時后,這場網絡尋親“火速”完成。
蔡佳儒一家祖籍福建,祖父蔡煙墨幼年“下南洋”投奔親戚,在馬來西亞丹絨馬琳幫忙照看一間雜貨店。1940年,20歲的蔡煙墨從馬來西亞回到中國,并與馬來西亞的親人持續通信50多年。1991年蔡煙墨去世后,因為聯系方式的缺失,兩個跨國大家庭漸漸失去聯絡。
如今,蔡佳儒的家人只知道曾經和蔡煙墨聯絡的人叫王登高,是蔡煙墨的表兄弟。盡管他們嘗試在泉州走訪王氏家族,但收獲寥寥。在美國做工程師的蔡佳儒想到,或許可以通過網絡社交平臺尋找馬來西亞親人的線索。
讓蔡佳儒感到驚訝的是,發帖后,線索接踵而至——發帖9小時后,一名曾和王登高在馬來西亞有過生意往來的網友“建國”出現在評論區,告知了王登高更加具體的居住地;發帖第二天早上,評論區的一條評論讓蔡佳儒眼前一亮——“請問你是誰,要找我爸爸”。蔡佳儒就此找到了自己失聯已久的表姑。
“想去看看爺爺長大的地方”
“下午剛發布筆記,第二天早上,馬來西亞的表姑就在評論區留言了,就像一場跨越時空的相聚,太神奇了!”蔡佳儒說。
尋親帖發布的第三天,經由表姑牽線,蔡佳儒的父親蔡建民與王登高的第十個兒子清強取得聯系。當天晚上,蔡建民收到了清強打來的視頻電話,手機屏幕上相似的面容,瞬間拉近了遠隔重洋、素未謀面親人的心理距離。手機那頭的王家正在舉行家庭聚會,四五桌親人熱熱鬧鬧,嘈雜的環境讓兩邊人都沒來得及深聊。通話結束后,清強發來全家福照片和邀約:“春節你們到吉隆坡,我去機場接你們。”
“爺爺在我出生前就去世了,我一直很好奇爺爺的經歷,想去看看爺爺長大的地方。”作為Z世代華僑青年,蔡佳儒對爺爺有著特殊的感情,“我的爺爺在馬來西亞長大,回到中國生活,我在中國長大,現在在美國生活。這種親緣很神奇,盡管沒有見過爺爺,我時不時會想念他。這次能和家人一起回到爺爺成長的地方,對我們全家人來說都是一次難忘的經歷。”
讓全球尋親成為可能
“點開就是大結局”“刷到后續,被地球村感動的一天”……如今,蔡佳儒小紅書尋親帖評論區仍然熱鬧,這條尋親帖被點贊1萬余次,收到評論近2000多條。
“小紅書的流量分發機制是去中心化的,每天會把平臺超過一半的流量分發給擁有粉絲數1000以下的用戶,使普通人的內容更容易被看見。這種內容分發推薦機制促進了陌生人間的社交,使全球尋人成為可能。”小紅書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蔡佳儒的尋親帖評論區,還有許多來自福建、廣東等傳統僑鄉的網友“接力”尋親,他們也想通過社交平臺的傳播力,找到“下南洋”的祖輩,與失聯的親人重逢。在這條人與人連結的互聯網長河里,還有更多跨國尋親的涓流正在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