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5周年國慶將臨的金秋之際返家鄉,家國情懷融入長白山。“聚僑引智吉林行”活動如期在長春市舉行。這次活動以“情系家鄉敘鄉情,回鄉交流話發展”為主題,匯聚了來自美國、比利時、新西蘭、日本的90余位代表。
“創業中華·聚僑引智吉林行”的活動由吉林省僑聯、省僑辦、省科技廳、吉林大學聯合主辦,吸引了90余名來自海內外的嘉賓,省委組織部、省委統戰部、省科技廳、省文旅廳等多個部門的領導參與。
代表們在長白山天池合影
我作為海外游子返鄉,深深感動于當地各級領導對僑胞的關心、溫暖和積極熱情地發掘僑胞對家鄉獻計獻策的潛力。省僑聯帶領省市各級僑聯,包括吉林大學、長春理工大學、延邊州、通化市、長白山管委會等單位,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精心準備。從企業參觀的路線選擇到活動期間的具體安排,事無巨細,為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嘉賓們抵達長春,正式拉開了“聚僑引智吉林行”活動的序幕。接下來的幾天里,我與回鄉代表們在當地各級領導的陪同下,在長春、吉林、延吉等地參觀走訪了我省的一些高新技術企業,并深入了解了長春新區和歐美同學會東北海創中心等重點項目。每一次的考察都讓我們這些游子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家鄉的發展潛力與前景,激發了我們回饋家鄉的熱情。
作者(左)與吉林省交響樂團團長石東松
代表們乘車前往吉林市,參與一場鄉情與歷史的暢談。我們參觀了吉林市隕石博物館,親眼見證了天外來客的奇跡;在河南街品嘗了地道的老字號新興圓蒸餃,體驗了舌尖上的鄉愁。下午走進了有著150多年歷史的吉林機器局,這座建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的機械化軍火工廠,承載著東北的工業記憶,如今已成為中國兵器吉林江北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展現了吉林工業從輝煌到現代化的歷程。
在文化體驗方面,我們參觀了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吉林市博物館等地,重溫了吉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偽滿皇宮博物院的展覽讓人重溫那段動蕩的歲月,感悟時代的變遷與民族的復興。通過這些豐富的參觀考察活動,我們不僅加深了對吉林發展的了解,也進一步激發了對家鄉的情感聯系,和回饋家鄉的熱情。
2024年8月16日,作者與鋼琴家汪洋(左)在長白山天池留影
我離開家鄉四十年了,但家鄉的山山水水卻時常縈繞在我心中。正如我的作品《祖國,我親親的母親》所抒發的真情實感的旋律一樣,長白山,是我心常駐的常春地標。在這次活動中,我將創作的7部原創交響樂作品無償捐贈給吉林省僑聯和吉林省交響樂團。吉林省交響樂團團長石東松代表樂團鄭重地接受了這份珍貴的禮物。這些作品充滿了濃郁的家鄉情懷,承載著我對故土的深厚熱愛和眷戀。我不僅僅是美國土木工程學會院士、旅美華人作曲家,我更是土生土長的吉林人,我近年常回國返鄉的最大愿望是能為家鄉的經濟發展和音樂事業盡一份綿薄之力。
此次活動匯聚了吉林省僑界的集體智慧與力量,我深深感謝家鄉領導為吉林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吉林這片熱土必將因僑智的匯聚而更加繁榮昌盛。
長白山是“中華十大名山”之一,是歐亞大陸東部的最高山系,是東北母親河松花江的發源地,也是中國北方民族的文化圣山,這里的天池被譽為“中國最美五大湖泊之一”、這里的林海被譽為“中國最美十大森林之一”。我在美國居住的地方西雅圖,能夠遠遠地望見世界十大名山之一的雷尼爾雪山,那終年不化的白皚皚的山峰,讓我常常與家鄉的長白山并聯一起,也與我的音樂符號時而串聯,如我的作品《沁園春·雪》中那磅礴大氣的旋律中有我對偉人毛澤東的贊頌、崇拜,也有我來自長白山的抒情感恩。長白山天池因其終年籠罩在神秘的云霧中,難得一見其美麗真容而聞名。因此,能夠目睹天池的神秘面容,被認為是一種吉祥的象征。
我們乘坐高鐵抵達長白山腳下,當我們抵達時,天空中突現的彩虹為此次行程增添了一抹神秘與浪漫的色彩。8月16日清晨,在蒙蒙細雨中,天池之旅正式展開,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當大家登上山頂時,云霧漸漸散去,天池清晰如鏡,仿佛大自然特意為遠道而來的客人打開了一道通向家鄉的門。
我們一同前往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參觀了延吉恐龍博物館和延吉民俗園,深入感受這片土地獨特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歷史。據了解,這里的恐龍化石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專家鑒定,屬于距今約一億年的白堊紀地質年代,已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集中產地”。恐龍的遠古傳奇與民俗的深厚傳承交相輝映,為此次難忘的相聚增添了生機活力與色彩,延邊風情游也為整個行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在臨別之際,我真的是不舍不棄地深情凝望著家鄉的土地默默自語:長白山,我感恩于您的養育之恩;我感恩于您的栽培之恩。家國情懷,會一直融入我赤子之心的音符,以愛的旋律回饋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