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下簡稱“兩會”)分別于3月4日、3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首都僑界和海外僑胞及時收聽收看“兩會”報道,廣大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紛紛通過多種形式,表達對“兩會”的高度關切,現將僑界感想感言選登如下:
北京市僑聯海外顧問、巴西北京文化交流協會會長趙永平說,正如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全世界都有目共睹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帶領14億多中國人民,取得了新冠疫情防控的重大決定性勝利。政府工作報告,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面對險惡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全面落實防疫情、穩經濟、求發展,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實現了經濟平穩運行、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政府工作報告贏得了人民代表陣陣掌聲,也激發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中華兒女當自強,樂為祖(籍)國譜華章。我們永遠與祖(籍)國同呼吸共命運,以弘揚中華文化為己任,講好中國故事、北京故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北京市僑聯海外顧問、西班牙中歐科技創新交流協會名譽主席、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北京會會長韓杰說,作為曾經列席全國兩會的政協特邀海外僑胞代表,在聆聽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后,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充滿信心,對于深化互利共贏的國際經貿合作等領域充滿期待,增添了廣大海外僑胞迎戰困難險阻、向著更高目標砥礪前進的自信和底氣。僑心永向黨,奮進新征程。我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海外僑胞融通中外的優勢,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繼續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數字中國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以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新時代精神風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凝聚僑心、僑力、僑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新作為、貢獻新力量。
北京市僑聯海外委員、新西蘭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和志耘說,兩會的召開,將為今年如何開局和起步指出明確的方向。作為旅居海外的僑胞,我們要認真學習全國兩會精神,在兩會精神的鼓舞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繼續當好橋梁紐帶,在海外講好中國故事,積極參與到祖(籍)國的經濟建設之中,宣傳中新友好,推動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傳承,促進新中兩國的經濟、貿易、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緊跟祖(籍)國堅定的步伐,更好地凝聚僑心、匯集僑智、發揮僑力、維護僑益,從而更廣泛地團結聯系海外僑胞,為祖國的統一大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僑界力量。
北京市僑聯海外委員、加拿大加中友誼發展促進會會長王家明說,踔厲奮發共襄復興偉業,勇于前行再譜時代華章。兩會吸引著全球的目光,也牽動著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心。我們與祖(籍)國同呼吸共命運,我們高度關注臺海問題,希望能夠早日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經濟可持續發展。我們愿意加強祖(籍)國與住在國的交流合作,利用一切資源宣傳中國新政策、新變化,講好中國故事,增強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力與影響力,搭建起祖(籍)國與住在國之間友好交往的橋梁。
北京市僑聯青年委員、美國休斯頓北京大學校友會會長、天津市極光創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趙婉伊說,海內外中華兒女高度關注2023年的兩會。由于疫情的原因,中國的經濟發展在過去的三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中美關系的日趨緊張也對中國的科技企業提出了挑戰。打鐵還需自身硬,越是困難的情況下我們越是要練好內功,不斷提升國內基礎研發和科研投入的比例,給予硬科技創業企業更多的扶持和鼓勵,尤其是在國際上比較薄弱的半導體、光電、工業軟件行業。
加拿大魁北克北京同鄉會秘書長王磊說,剛剛過去的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黨的二十大的勝利召開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在防疫的同時,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穩定和發展了經濟,經濟平穩運行,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尤其可喜的是科技創新成果顯著,經濟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顯著發展,數字經濟不斷壯大。身在海外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顯著的發現,身邊中國制造的低附加值商品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高科技的高附加值的商品“Made in China”越來越多了,我們的民族自豪感越來越強了。衷心祝愿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