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光炎——抗日救國無懼捐軀
于丹
![]() |
|
蟻光炎是廣東澄海人,青年時期因家境貧苦到泰國謀生,經過艱苦創業成為商界翹楚,并擔任泰國中華總商會主席。抗日戰爭爆發后,蟻光炎積極聯絡泰國僑團,在曼谷創辦《中國日報》,號召華僑積極購買抗日救國公債,進行募捐活動,并向國內輸送了大量抗日物資和捐款。
蟻光炎對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非常敬佩,積極與八路軍、新四軍駐香港辦事處和宋慶齡領導的保衛中國同盟聯系,多次為八路軍、新四軍匯款。當時,泰國華僑抗日熱情高漲,不少華僑青年選擇回國參戰,其中奔赴延安的就達300多人,約占當時延安華僑青年總數的一半。這些華僑青年中的許多人,在回到祖國的過程中,都由蟻光炎介紹和資助。
蟻光炎積極從事抗日活動觸怒了在泰國的日本勢力,他們多次阻撓、破壞蟻光炎組織的抗日活動,并不斷進行威脅。有人提醒蟻光炎,日本特務將對他下黑手。蟻光炎正氣凜然,無所畏懼,依然為抗日而奔波。1939年11月21日晚,蟻光炎遭到親日派刺殺。彌留之際,他坦然地對家人說:“我雖死,你們不用痛心,中國必定勝利!”
鄒韜奮——臨終提出入黨申請
蔣莉蘋
![]() |
|
1933年6月18日,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楊杏佛被國民黨特務暗殺,鄒韜奮也名列黑名單之內。為了人身安全,鄒韜奮被迫流亡歐洲。兩年時間內,他先后考察了意大利、瑞士、法國、英國、德國、蘇聯和美國,所見所聞對他思想的進步產生很大影響。在對比蘇聯與歐美國家后,他逐步將立場、觀點和方法轉到馬克思主義方面來。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后,鄒韜奮在中共的幫助下輾轉進入東江、蘇北抗日根據地。他在這里找到了政治理想的歸宿,認為自己“過去十年來從事民主運動,只是隔靴搔癢,今天才在實際中看到了真正的民主政治”。
正當他想在抗日根據地實現自己的抱負時,不幸查出罹患耳癌,被迫轉到上海就醫。彌留之際,鄒韜奮口授遺囑,鄭重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申請:“請中國共產黨中央嚴格審查我一生奮斗歷史。如其合格,請追認入黨。”
1944年7月24日,鄒韜奮病逝。兩個月后,中共中央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對其一生及從事的文化事業給予高度評價。